湖州刑事辩护律师

-吴燕

13967293055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详情

偷税漏税的处罚是怎样的 怎样举报偷税漏税

添加时间:2021年8月16日 来源: 湖州刑事辩护律师   http://www.btxsbhls.com/

 宋,湖州刑事辩护律师,现执业于北京隆安(湖州)律师事务所,法律功底扎实,执业经验丰富,秉承着“专心、专注、专业”的理念,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所办理的案件胜诉高,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肯定。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维护正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偷税漏税的处罚是怎样的

  今年一些偷税漏税事件出现影响极为严重,政府部门为此也加大了监督和制裁力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每个公民平等的缴纳税款。那么,偷税漏税的处罚是怎样的呢我相信你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的就带你详细了解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一、偷税漏税的处罚是怎样的

  1. 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2. 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单位犯罪 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4.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5.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但是,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6.税务、海关、银行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本罪犯罪人相勾结,构成本罪共犯的,应当从重处罚。


  7.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但是,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二、对偷税罪的刑罚适用原则大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分层次处罚

  针对偷悦数额的不同,本条分别规定了两个层次的量刑幅度。


  第一层次是;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第二层次是;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修订)


  不同层次的偷税数额只能在本层次量刑幅度内判处,不能任意跨越,否则将造成量刑畸轻或畸重的后果。


  自然人并处罚金

  针对偷税犯罪行为的贪利性特征,本条对自然人犯罪主体在各层次量刑幅度内,除规定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自由刑外,一律规定了;并处偷税数额五倍以下的罚金;。其立法精神是,主刑和附加刑必须同时判处,不具有选择性,以防止偷税人在经济上占便宜。


  对单位采取双罚制

  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同时对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依照本条的规定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对单位判处罚金后,--般对单位的人员只判处自由刑,而不再并处罚金,这种作法是否符合立法精神,尚有待进一步讨论。


  多次偷税的违法行为累计数额合并处罚

  本条第3款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按照刑法理论,行为人在一定时期内多次实施偷税违法犯罪行为未经发现,或虽发现但未经处罚的,均应视为犯罪行为的连续状态,其犯罪数额应当累计计算,按一罪合并处罚,不适用数罪并罚。反之,如行为人多次或某一次偷税违法行为已经过税务或司法机关处罚,则不应再将此数额累计计算合并处罚。


  三、偷税漏税立案标准

  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

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2、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


  3、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 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偷税漏税不仅仅违反法律,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还会受到道德层面的严重谴责。以上就是的资料整理。希望大家通过阅读以后可以更加清楚了解偷税漏税的处罚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怎样举报偷税漏税

  1、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的举报中心举报。由于国税地税管辖范围不一致,您要注意弄清楚举报内容涉及的税款属于哪个税务机关管辖。举报中心举报的范围是: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和虚开、伪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发票,以及其他税务违法行为。


  2、举报可以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


  3、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可,但实名举报才有奖励。举报人不愿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或者不愿公开举报行为的,应当予以尊重和保密。鼓励举报人尽可能提供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和税务违法事实证据。


  涉税举报要提供的证据,应当越详细越好,包括账册凭证合同协议发票收据等等等等,原件复印件均可。


联系电话:13967293055

全国服务热线

13967293055

律师手机站

网站管理 Copyright ©2018-2023 版权所有 网站支持:大律师网